从“全校票选”到“饭局资源”,一场本该展现青春风采的校花评选活动,却因为爆料与私下“潜规则”传闻,引爆全网热议。是颜值竞赛?还是权力操盘的秀场?
🎓【起因:校园选美引热潮,网友围观“神仙打架”】
7月中旬,华南某重点高校举行了一年一度的“校园之星”评选活动,面向全校师生开放报名,主打“青春风采+才艺展示+校园影响力”三大维度。
原本只是常规校园文娱活动,但在社交平台上迅速发酵为“校花争霸赛”。尤其是10进5投票环节公开后,颜值爆表的女选手们照片被疯狂转发,不少短视频平台将其剪辑为“2025最美校花TOP榜”,相关话题甚至一度登上本地微博热搜榜。
其中,文学院大三女生“林雯雅”与经管学院的“陶婉如”呼声最高,被称为“纯欲派代表”与“港风御姐型”的对决,评论区一片“神仙打架”“这不是大学,这是女团选秀”。
但正当投票进入白热化阶段,转折发生了。
💣【爆料:候选人疑似“资源女”,陪玩记录曝光】
7月21日晚,一张匿名爆料截图在学校贴吧与豆瓣小组疯传。截图来自某“私人陪玩群”的内部对话,其中提及:
“她(指陶婉如)陪玩陪喝早就是圈里公开的事,长得漂亮就被拉去‘资源饭局’,现在还来参赛洗形象?”
附图是一张某陪玩APP的用户后台页面,昵称与陶婉如的社交平台ID极为相似,且头像照片几乎一致。
更劲爆的是,有人称她“曾在去年接过陪拍套餐,一小时300,校外摄影圈都认识”。
短短一夜,原本支持率第一的陶婉如,其评论区瞬间沦陷:
-
“卖人设翻车现场?”
-
“这评选还能看吗,全是包装过的货色。”
-
“陪玩陪拍还评校园之星,离谱。”
💬【她的回应来了:我不是你们定义的“清纯”】
面对舆论发酵,陶婉如在朋友圈发布限时动态回应:
“我确实做过陪拍兼职,那是我靠劳动挣钱。请别用你们的标准定义一个独立女生的选择。评选是投才艺,不是投道德捆绑。”
这一回应在校内引发巨大争议,有人为她辩护:
-
“陪拍不等于不正当交易,别动不动就放大恶意。”
-
“难道勤工俭学不可以有好看的脸?”
但也有不少声音认为她“避重就轻”,“回避了是否有饭局事实”。
—
与此同时,一段她在直播中与男网友打赏互动的视频被扒出,有网友指责她“早就习惯性靠美色吸金,只不过把学校当舞台罢了”。
📸【活动方回应:评选以表现力为准,无权干涉过往行为】
主办方校团委回应媒体表示:
“校园之星评选以公开才艺展示和公众投票为主,目前无证据表明有选手违规。”
同时也称:“我们尊重每位选手的过去,平台不会因个人经历做差别对待,但若后续发现恶意造假或买票刷票行为,将做出处理。”
但此回应并未平息风波,不少学生在校内论坛留言:
-
“怎么可能查不出水军,三分钟一百票都能睁眼不管?”
-
“有没有后台都不重要了,关键是你们允许这样的形象站在台上代表学校。”
🤯【林雯雅被推上风口:真的清纯?还是“洗白对照组”?】
另一位人气选手林雯雅,在风波后突然票数大涨,评论区被刷满:
-
“还是你最真实,不靠脸靠气质。”
-
“幸好你是文学院的,没有那种乱七八糟的圈子。”
但很快,又有匿名校友在论坛发帖质疑林雯雅的“清纯人设”:
-
“别忘了她去年就是和学长分手后,连夜删照片做人设重塑。”
-
“谁还不知道她参加过4次社交摄影局,照片都是统一修过的。”
甚至还有一份据称是“人设策划”文档流出,文件中提到“打造温柔知性校花路线”、“拒绝直播接单形象”、“每周更新vlog维系粉丝粘性”等明确条目,引发不少质疑:“你这是参赛还是运营偶像?”
🔚【结语:当校花评选成了剧本博弈,校园还能清净吗?】
原本是展现青春风采的校园之星活动,最终却演变成了一场舆论混战。陪拍、直播、饭局、人设策划……越来越多商业操作与流量思维渗透进学生的生活轨道。
网友总结道:
“我们原本以为是在投自己心中的校园女神,后来才知道,是在看一场直播行业的小型预演。”
从明星选秀到学生比赛,当每一次“公开票选”都开始被包装、运作、炒作时,受伤的或许不仅是被扒的参赛者,还有那些曾单纯相信“清纯就是力量”的普通学生。
校园,不该成为流量染缸。